Part 1.以史为鉴
1.互联网烧钱大战
也许有些稍微了解过互联网的同学可能知道“存量市场”与“增量市场”这两个概念。所谓“增量市场”,说直白了一点就是将消费者当韭菜疯狂收割,积攒用户数量,以此达到盈利。而“存量市场”则是榨取已有的用户价值,使劲“薅羊毛”。而当年“滴滴”“快滴”的商业大战。实际上便是基于“增量”战略打起来的
《激荡四十年》中记载,中国的互联网打车起步于2012年的秋天。几乎就当程维在北京创办滴滴的同时,吕传伟在杭州创办了快的打。
为了争夺市场,滴滴与快滴展开了一场“补贴大战”。滴滴居然发出了一亿多元的补贴,出行订单量暴涨50倍,而快的为了应对战事,再次融资1.2亿美元。双方进入拉锯战,快的补贴10元,滴滴补11元;滴滴补贴11元,快的补12元。快的宣称其打车奖励金额永远会比同行高出一元钱。滴滴迅速做出反应,宣布每单补贴额随机,10元到20元不等。这场白刃战般的补贴大战,一直从1月厮杀到5月,诱发了民众的莫名狂欢。到5月16日,在资本方的调停下,双方同时宣布补贴暂告一段落,硝烟散去,两家共计发出超过20亿多元的补贴,超过700万个出租车司机成了滴滴或快的用户,中国出租车行业的格局陡然变天。
而这场大战,也奠定了互联网公司的基本“商战”策略:通过所谓“烧钱”来吸引用户。而后在用户数达到一定阶段,形成垄断的格局之后,再抬高价格,这时候用户的依赖路径已经形成,再脱离出去就十分困难了。无论是后来的拼多多的“百亿补贴”,又或者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”价格内卷“,都跳不出这个逻辑
而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羊毛永远出现在羊的身上,身为消费者的我们,在贪小便宜之前千万记住,以利为主的商人们,是不会让自己亏本的,别让自己被套牢了。
2.资本永不眠
进入2015年之后,深沪两市仍然像一头亢奋的疯牛,几乎每天都有百股,乃至千股涨停的奇观发生。5月22日,两市成交金额逼近2万亿元,在创出A股历史新高的同时,也刷新了全球股市“单日成交纪录”。举国上下,几乎已经没有人安心地工作,就连家里的保姆,如果雇主不推荐一两只股票的话,都不愿意好好地去洗碗了。
可以说,这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。某篇报道引用了一位资深基金经理的话,他宣布自己已放弃用大脑思考,“我决定向市场投降。在资本市场,钱是最聪明的,我们做的只是尊重市场,因此,就是‘无脑买入’,也要硬着头皮买进!对于所有的投资人来说,非理性地拥抱泡沫,也许真的是眼下最理性的经济行动”。
而梦魇时刻的到来,是在6月12日——很多股民在一生中会一直记得这个日子。上证指数抵达5178.19点,突然如一个脱水之人力竭倒地,股指掉头下坠,恐慌如瘟疫暴发,瞬间引发踩踏性事件。8月26日,股指跌到2850.71点,广大投资者短暂地享受了牛市带来的市值增长之后,还没来得及“落袋为安”,就被屡屡发生的千股跌停击倒在地,恍如黄粱一梦。
而其原因,在于实体经济转型艰难,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降息降准,释放了巨额的流动性,这些资金要么还没有注入实体产业,要么就不敢进入,于是在资本市场上形成空转效应,钱动局成,泡沫越吹越大,然后炸裂。
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,我们无法控制资本市场的运作,但是我们可以以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,有的时候,盲目跟风并不是件好事。
Part 2.鉴往知来
说实话,未来的发展情况是一件难以预测的事,哪怕是《银河帝国》中,被视为”预见未来“的谢顿的心理学史,也没能预测到”骡“这个能控制他人情感的突变种出现。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”黑天鹅“事件与”灰犀牛“事件的存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。引用书中的一句话:未来从来不会自动地发生,它诞生在一片被击碎的旧世界的废墟上。这个地球上,总会莫名其妙地冒出一群偏执狂,他们破坏旧秩序,创造新物种,然后自己又在历史中变得不合时宜。有的人创造历史,然后被历史的潮流拍死在沙滩上。
但是,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历史,找出其内在的逻辑,从而对未来有所把握。对于这一段未尚结束的当代史,必须摆脱历史宿命论,承认历史发展的戏剧性和人的主动性。我们更应该相信科学史家伯纳德·科恩的看法是对的,他说:“对那些与事先设计的模式不相吻合的事实,要予以特殊的注意。”创造意味着背叛和分离,也就是说,新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不适感和不确定的可能性。好比如房地产行业,本质上也是顺着经济发展形势好所吹出来的”泡沫“,但是当经济下行时,泡沫便会”破裂“——就像现今的房价腰斩一样。面对风起云涌,沧海桑田,我们唯一能做的,便是以不变应万变,保持理性,在这魔幻的世界中领悟生存之道。